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璐
长沙紧扣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坚持“量”“质”双轮驱动,高位推进科技招商、高标引育创新主体、高效搭建研发平台,持续推动一批高质量企业研发机构落户长沙。
目前,长沙累计引进企业研发中心371家,引育淡水河谷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湖南分院等68家央企及“三类500强”项目,研发生态不断优化,创新动能持续激发。
瞄准前沿,落子“未来赛道”
今年3月,长沙全球量子研发中心项目在望城经开区启用,国产首台套光腔锁频仪同步发布,标志着量子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
湖南量子测量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助力加快打造量子测量产业集群,同时设立首期规模1000万元的量子科技种子基金,为量子科技领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定向支持。
图灵量子宽谱域高端光电产品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宁乡经开区,长沙“量子科技”赛道再添强劲动能。
围绕“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长沙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量子科技、先进计算等关键领域率先突破,全市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链企业已超过2500家,未来产业正加速从“理念”走向“现实”。
在先进计算方向,中科曙光先进计算研究所落户松雅湖未来科学城,总投资107亿元,围绕国产AI芯片、工业计算等领域展开攻坚,建设国家级“算力底座”。
“长沙科技创新既有底子也有潜力,有望在全国先进计算产业中‘抢占C位’。”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表示。
面向全球,链接“创新资源”
近年来,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项目在长沙加速落地。
世界500强企业斯泰兰蒂斯集团将旗下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布局长沙经开区,计划年投入超1亿元,集聚2000名高端人才,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亿元,长沙汽车产业链升级再添关键力量。
金蝶长沙研发中心于2023年成立,专注企业管理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助力湖南在高端管理软件、云计算、信创等方向构建产业新优势。
长沙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作为公司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发总部,与株洲制造中心协同联动,形成“长沙研发、全省转化”的产业格局,助力湖南电力电子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光学仪器企业,奥谱天成光电有限公司将集团最大研发中心落户长沙,研发带动组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23年产值2456万元、2024年8600万元、2025年有望突破1.2亿元,跑出发展加速度。
扎根本土,释放“创新动能”
去年11月,深耕长沙20余年的博世长沙分公司启动建设电驱动系统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项目涵盖车用电机研发测试中心、产业化基地等,覆盖从产品开发、样品试制到应用开发、产品测试和量产工业化全过程。这一项目落地,标志着长沙与博世在更高层面深化合作,将加速集聚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形成持续创新的强大引擎。
本土企业在创新浪潮中主动作为,打出一系列“研发强引擎”组合拳:中国铁建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锚定智能装备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三一集团·中南大学智慧矿山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样板,湖南华南光电智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专注光电装备领域智能化转型,中联重科全球研发中心、中伟全球研发中心等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长沙市科技局局长唐继发表示,将聚力打造世界级企业研发平台集群,形成“引进一个中心,带动一条产业、辐射一个创新圈”的集聚效应,为长沙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