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成片的鲜绿莓茶长势正好。天微微亮,村民们赶紧趁着凉爽天气,穿梭于茶垄间,采下一根根嫩绿的芽尖,丰收的喜悦飘荡在山谷。
“找到芽尖,捏着一使劲,手一抬,嫩绿的莓茶鲜叶就到手了,四五月采芽头,现在是芽尖,能持续采到9月底。”在永顺县石堤镇九官坪村,68岁的村民李翠连高兴地说,一上午能采15斤左右鲜叶,收入100元左右,她还兼顾在茶叶加工厂上班,工钱一天140元。
过去,莓茶以村民自饮为主,种植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好茶难以走出大山。近年来,当地将莓茶列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市场营销等,永顺莓茶知名度日渐提高,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43岁的向玉萍是石堤镇莓茶种植大户,2018年,在外工作多年的她看到莓茶种植带来的新气象,决定返乡创业。她流转了4个村(社区)的1200多亩地,目前已形成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完整经营体系,带动周边村民50余人就业。向玉萍告诉记者,从4月到现在,每个月都有200万元左右的收益,“货基本不愁卖,莓茶种植成规模的村子越来越多”。
莓茶产业发展壮大,加强良种培育、基础设施提质等很关键。永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当地建立永顺莓茶种质资源圃和良种培育基地,完善山区交通路网建设,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全县莓茶种植面积达11.2万亩,年产量2400余吨、综合产值12亿元,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强劲动能。
加强莓茶品牌建设,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当地探索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砂坝镇爱民村,种植大户彭继春从2023年开始打造莓茶文创品牌,将永顺土家族文化、土司文化等融入包装设计和宣传推介中。“想让消费者通过茶饮来了解我们当地的民族地域特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彭继春说。
永顺县委常委、副县长姚二强说,接下来永顺县将从种质资源保育、产业链延伸、产品宣传推广、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聚焦永顺莓茶公用品牌建设、精深加工能力提升等,进一步增强产业附加值,让莓茶产业惠及更多乡村,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记者柳王敏)